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赴海丝 非物质遗产体验馆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为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2024年11月21日,文学院组织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赴海丝非物质遗产体验馆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于海丝非物质遗产体验馆前合影)
位于北海合浦月饼小镇的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汇聚了21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及特色工艺的非遗单位,与周边多个文化景点共同串联起环北部湾海上丝路旅游路线,为海丝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直观且便捷的展示窗口。在“我与海丝非遗艺术”这一实践活动的框架下,学生们结合《写作思维与实践(一)》和《摄影基础(一)》课程的知识,通过实地探访体验馆、细致聆听专业讲解,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北海非遗艺术的独特审美魅力和海丝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深入了解了这些非遗艺术背后的精湛工艺与世代传承的故事。
(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于苏轼像前合影)
为收集本次实践调研需要撰写调研报告的一手材料,学生们在带队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分批地进入场馆。学生们参观了馆内各种雕刻艺术品,充分领略了北海角雕、贝雕、木雕与现代审美、现代装裱工艺相结合的艺术之美,并且对雕刻作品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赞不绝口。此外,学生们还领略了小江瓷、赤江陶、南流江玉等其他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生们参观非遗艺术品)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参观了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非遗艺术品,聆听了非遗传承人讲述的古老故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他们惊叹于匠人的精湛技艺,感慨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艺术,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代又一代大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终其一生为梦想坚守的传奇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非遗大师的潜心创造,也离不开学生们的学习认知。学生们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了非遗艺术之美,更是在体验中深刻理解了海丝文化的博大精深。(康宗明/摄)